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佛教文化   
              Product display
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佛像銅雕廠(chǎng)工程案例
 Cases 
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聯(lián)系我們
                  Contact Us
                
 
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關(guān)公雕像的造型特點(diǎn)
            2024-07-08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關(guān)公雕像的造型特點(diǎn)
            2024-07-08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漢光武帝的由來(lái)及傳說(shuō)
            2024-07-03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漢光武帝的由來(lái)及傳說(shuō)
            2024-07-03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中陰文武百尊
            2024-07-02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中陰文武百尊
            2024-07-02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金剛涂母的來(lái)歷傳說(shuō)
            2024-06-30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金剛涂母的來(lái)歷傳說(shuō)
            2024-06-30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妙音佛母是指誰(shuí)?
            2024-06-29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妙音佛母是指誰(shuí)?
            2024-06-29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準胝觀(guān)音是指哪位菩薩?
            2024-06-28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準胝觀(guān)音是指哪位菩薩?
            2024-06-28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南海觀(guān)音的來(lái)歷傳說(shuō)
            2024-05-27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南海觀(guān)音的來(lái)歷傳說(shuō)
            2024-05-27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毗羯羅大將是指哪位神將?
            2024-05-05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毗羯羅大將是指哪位神將?
            2024-05-05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招杜羅大將是哪位神將?
            2024-05-03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招杜羅大將是哪位神將?
            2024-05-03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摩虎羅神是哪位神將?
            2024-04-30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摩虎羅神是哪位神將?
            2024-04-30
          
佛教文化
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19-08-23 15:01
鹿野苑,又名鹿苑、施鹿苑、鹿林等,位古代天竺的波羅奈國,今印度貝那勒斯之北撒爾納特,因昔有國王梵達多,以此林施與群鹿,故名施鹿林。
釋迦牟尼在出家之初,曾與憍陳如等五比丘赴貝那勒斯的鹿野苑共同修道。起初,釋迦牟尼也和其他修行者一樣,強抑自身肉體上的痛苦和種種欲望,以求達到人生最高的覺(jué)悟境界。六年的修行使釋迦身心疲憊,于是發(fā)現了既可追求快樂(lè )又不需苦行的中道。中道否定和擯棄快樂(lè )和苦行這兩個(gè)極端,是一種不消極地回避,而是積極地實(shí)踐的修行方法,只有這樣才能實(shí)現覺(jué)悟達到涅槃境界。對超級憍陳如等初懷不解,對放棄了苦行而享飲食之東的釋迦并不起敬仰之心,后見(jiàn)釋迦已成佛道便深生慚愧。而后釋迦為其三轉法輪,即示轉:說(shuō)有關(guān)人間諸苦的四謗之法(即苦、集、滅、道);勸轉:苦當知,集當斷,滅當證,道當修,即勸諦之修行;證轉:苦者我已知,集者我已斷,滅者我已證,道者我已修,并說(shuō)已身亦以此法修得正果。也就是說(shuō),當離棄極端的修行之法而取中道,實(shí)踐正見(jiàn)、正思惟、正語(yǔ)、正業(yè)、正命、正精進(jìn)、正念、正定八正圣道。因釋迦在鹿野苑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初說(shuō)佛法,故又名初轉法輪處,是釋迦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跡之一。

佛陀初轉法輪像(玉雕佛像)
初轉法輪的造像,在今天的印度也有流傳。一般的造像是,釋迦于畫(huà)面中央的菩提樹(shù)下的結跏趺坐,佛座下方(或一側)有象征鹿苑的雙鹿和表示初說(shuō)佛法的法輪,兩旁有憍陳如等五比丘及其他圣眾。在莫高窟,初轉法輪見(jiàn)于第263、260和290窟三窟。第263窟的初轉法輪畫(huà)在北壁前部,菩提樹(shù)掩映下的釋迦結跏跌坐在須彌座上,佛座下的對鹿,象征釋迦的說(shuō)法處鹿野苑,中央的三法輪表示釋迦為五比后示轉、勸轉、證轉三轉法輪。兩旁畫(huà)二菩薩和五比丘。第290窟畫(huà)于中心柱東向面的平頂上,下方和兩側畫(huà)對鹿和四比丘,兩側各畫(huà)四飛天。這幅釋迦初轉法輪圖,應該是填補壁畫(huà)空白的小品。
.png) 留言評論
留言評論